從新聞廣播到體育競賽,從商業銷售到非營利組織,到各領域名人 - 每個人都在線上播放直播視頻。抖音跟臉書直播是此類方式曝光的的首選方法,因為它們讓品牌商可以直接跟粉絲溝通。
而在經營品牌的初期,必須要建構屬於自己的基本觀眾,因為這麼多直播主心中知道,少了穩定的基礎觀眾群體,這個直播將不吸引人駐足觀看。
我們給你購買Facebook直播人數的重點提示:
幫自己的直播買粉絲觀看人數是許多成功直播頻道初期的策略,頁面上跳動的觀看數據,可以讓直播主炒熱氣氛,當你在講解產品時,對於初期踏入直播領域的商家,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行銷策略;而直播老手更能透過這樣的操作,強化網友的信任度。
你要知道直播沒人氣可能會使當次直播草率收場,提升直播線上人數令直播主持人充滿熱情,無論是自然流量或購買人數,都比較有繼續成長的可能性!
在您的手機上打開Facebook App幾個步驟您的直播就開啟了,高人氣粉絲專頁有足夠粉絲上限觀看,新加入的直播主很能沒有粉絲群觀看直播影片,我們不建議超高人氣的直播主購買直播人數,因為你們的線上人數已經夠多,受眾夠精準,但對於開始經營的直播臺,沒人氣等於難以成長,能在每次直播衝高直播人數,吸引觀眾觀看影片有更多可能性。
下單前需知:若有任何問題,請先詢問LINE客服
刷直播人數的3大特色
#1 可包月,可即時提供直播流量的自助平臺
專屬系統供應每月大量直播臺大量直播人數支援,想用就用!24小時系統支援,享受整個月天天開直播天天有人數的好服務。
我們給您灌的直播人數成本低且固定,讓您剩下的預算可以做更多活動、宣傳、促銷,進行針對消費者的各類行銷活動,為長久的忠實粉絲奠定堅實基礎。。
#2 直播人氣奠定人氣
上網看直播,一個直播有5000人,另一個直播只有5人,您會選擇看哪個直播?當你啟動系統後,開臺後人數就會逐步提高,人數達到數量後開始穩定停留,人數不爆衝、不會急速掉落,這樣的穩定人氣幫直播主持人無後顧之憂進行直播。
#3 購買直播人數有風險嗎?
但您不必擔心直播臺有被關閉帳號等的風險,因為這單純是導入流量,不對臉書或是抖音帳號本身造成傷害。若遇到Facebook或是臉書更動它們直播系統程式,可能發生短暫時間直播人數服務無法正常運作,我們都會協助更新演算法,不讓您的權益受損。
多次使用:即時付款,直播人數自動逐步上線,不會有延誤,您愛什麼時候直播都可以。
穩定提升:進一步改進的人數上升速度,正常狀態下人數不爆衝、不急速掉落。
超快啟動:當下買當下用,及時派上用場。
LLIVE455CEFE5VE |
抖音衝直播人數包月,提供直播人數購買灌水網路行銷服務
開直播提高人氣的方法: 灌YouTube在線觀看人數
1、要想更多的粉絲進入直播間觀看直播,首先要設計好直播間的封面和標題。
用戶選擇進入直播間,第一眼就是要看封面和標題,是不是能夠吸引他。大家在設置封面和標題時可,以使用主播個人寫真、道具,也可以是主播和直播間產品合影,利用誇張的肢體語言等,充分利用使用者的好奇心理。
2、平時要儘量參與官方活動,增加曝光率。 Facebook衝觀看人數包月
保證帳號視頻或者直播的頻率次數,增加活躍度,讓用戶知道你一直都在。也可以借助官方推助流量補補和海淘流量增加直播線上人數。
直播前,在朋友圈或者qq群進行宣傳,讓朋友觀看直播,幫自己增加人氣。 Instagram在線灌直播人數包月
3、用戶進入直播間後,要想辦法留住他們。 Facebook買直播人數
直播內容尤為重要。現在早已經過了靠顏值和尬聊的直播內容就可以吸引觀眾的時期,主播們要儘量有針對性地去設計一些優質的直播內容。
平時要多看那些成功的播主直播,吸取經驗,多積累可利用的直播話題,慢慢的,使用者就會主動參與進來,直播人氣自然會得到提升。
4、巧用引流工具。 買Instagram在線觀看人數
引流工具就是我們常說的補單,很多人對補單不以為意,認為為了面子去增加不存在的直播人數沒必要,實際上如今補單平臺那麼多,一定是有它的道理的。
在心理學裡面有一個效應叫羊群效應。很多人進直播間,目的都是圍觀紮堆。 TikTok衝觀看人數包月
所以當你的直播間人數增多時,很容易引起跟風效應,吸引更多的人來直播間觀看。這裡我建議大家可以先使用一下免費的工具。
5、多站在粉絲角度思考。 蝦皮Shopee買觀看人數
與粉絲相處不能限於自己的看法,多數時間站在粉絲的角度去思考。
不少的主播嘴上說著把粉絲當作“家人”看待,能做到的少之又少,一開播就要禮物,聊天不回,點歌不唱,這樣做終究是曇花一現,都不是長遠的做法。YouTube衝直播人數
假如你無法掌控自己的生活 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我自己的狀態即將在2014年迎來第5次重大變化。此前的4次,分別是一份新工作、因為一些變故辭職在家全職陪產、謀劃自己牽頭創業、以及兒子降生。 當我在2014年年初迎來一份新工作的時候,我原本的計劃是至少干它個一年半載,結果,僅僅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因為各種突發和不可預計的,既有主觀也有客觀的原因讓我不得不選擇離開,開始了一段全職在家陪產的時光。 在我全職在家陪產3個多月后終于迎來兒子的降生時,我們一家人原本都期望著從此進入一段新的幸福安寧的時光,卻未曾想到小企鵝在生下來不到6小時的時候就被抱進了新生兒監護病房,此后一度還因為病情嚴重轉院,即便是在出院回家后,也一再出現了很多讓我們始料未及的狀況,令我們揪心不已。 當我開始全力謀劃自己牽頭創業的時候,我一度對這件事給予了極大的期待和投入了極大的熱情,但卻在隨后因為孩子誕生前后的一系列事情讓我意識到牽頭創業這件事與我當前的很多狀態間是存在沖突的,并必須就此作出一個在當下更加遵從自己內心的決定。 你知道,人們總是試圖要掌控自己的生活,讓自己可以如預料般得到自己預期中的結果,并樂于把那種成功達成了自己期待中的狀態視為“成功”,但更多的時候,這種努力總是徒勞的。 你會發現,在更多的時候,生活會更接近于這樣的狀態:你總是會滿懷希望和憧憬的奔赴前行,卻也總會被各種預料之外的意外和變故搞得措手不及疲于應付。 就好比我們原本是滿懷憧憬的準備要迎接一個小生命的出生,卻始料未及的被半路殺出的一個叫做“Dandy-walker”的家伙搞得身心俱疲焦頭爛額不堪重負;又好比我原本已經躊躇滿志滿心期待的準備開始一段全力創業的旅程,卻因為各種突發的情況不得不一再把這個念想從盡力兼顧變成推遲再變成更改直到最后完全打消。 于是問題來了——如果你在最初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你的努力多半會并不會得到你預期中的結果,就已經知道你的生活是自己所無法掌控的,這種努力的意義將何在? 我猜,這里或許有兩種答案。 第一種答案是:唯有已經全力以赴,才可以坦然放手。 我還清楚的記得,在3個月前我們正面臨是不是要把小企鵝留下的痛苦抉擇時的某天,我收到一位朋友發來的信息,她說:只有盡過最大努力的人才有資格放棄。這句話幾乎是直擊我的內心。 回想我正式決定放下自主創業念頭的那個時刻,雖然在之前也曾猶豫良久,但在真正做出決定的那一瞬間,我可以說,我是無比坦然的。 不為別的,只因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我自認已經盡到了我所能做的努力。有了這些努力,至少我已不至于在將來回想起這個瞬間時滿是遺憾。 再多“成功”與“成就”,也比不上內心平靜的自在舒坦。又或者說,那些“成功”與“成就”,本就應該是更好的為了自己而服務的,而不是相反。 我的朋友,也是我的前老板,他多年來為自己的事業和期待打拼,顧及家中太太兒子頗少。在我離職之后我們曾有一次私下聚餐,飯桌上我問起他:你這么拼,陪伴兒子的時間這么少,不覺得遺憾虧欠么? 他答:這么拼正是為了將來給他一個好的答案,假如將來你只能告訴他你是為了他而放棄了自己想做的事,我不覺得那是一個好的答案。 對于他當時的回答,我一直心有戚戚。 每個人總是會經歷一段持續很久的“活在束縛中”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里,你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只是為了要達成那個在很多人眼中帶有光環和象征意義的目標而已。 直到某一天,你突然靈光一閃沖破了這重束縛,你會頓時發現,拼一把,努力一把,全力以赴一把,并不是真的為了得到,而只是為了求一心安理得坦然自若內心平靜。 若換一種說法,似乎也可以講,這是讓我們獲得真正自由的唯一途徑。你會慢慢發現,我們所擁有的最大自由,是改變自己以應對外部世界的自由,這種自由將讓你無時無刻都會充滿力量。 假如你正飽受這個世界的束縛之苦,卻未曾全力以赴的嘗試過去改變現狀,你一定是不自由的。同樣,假如你在發現自己已經拼盡全力卻仍然對于改變世界感到無能為力從而就此活在陰影下飽受煎熬,你也同樣是不自由的。 兩者中的無論哪一種,其本質都是未能擺脫這個世界試圖強加于你身上的鐐銬。 第二,付出與努力是為了意料之外的發現,而不是按部就班的得到。 我一直覺得,如果生命就是一個按部就班的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的過程,那會變得很無趣。 我也一直覺得,你生命中那些最美好的東西,往往是不能被給予和創造,而只能去發現的。 生命中的意外無處不在。有的意外屬性向好,那叫做驚喜,你只需去享受。 有的意外屬性向壞,需要你施展渾身解數閃轉騰挪才能避開,那叫做試煉,你需要調整狀態確保自己可以在它面前技高一籌,并在應對和戰勝它的過程中獲得提升和好的體驗。 還有的意外,屬性向壞,且避無可避,那叫做劫數,在它面前,你只能用盡全部心力去經受。但,若你能夠保有一顆發現和領悟的心,一旦劫數度盡,往往能夠找到很多光芒萬丈耀眼無比的東西。 好比此前的幾個月中,我本來有著一套自己按部就班的計劃,但卻一一被各種意外和劫數所打亂,但也正是在那些完全無法預計的,彷徨于要不要留下小企鵝的日子里,那些小企鵝出生后就被送進重癥監護室需要每天去給他送奶和反復跟醫生溝通的日子里,還有小企鵝出院回家后多次出現不適需要經常抱他陪他和為他焦急的日子里,我覺得我得到了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很多東西,那是有關于生命、選擇和愛的領悟。 喬布斯有一句話,從我真正理解以來就一直令我印象深刻,他說:你無法把還沒有畫出的點連接起來,只能把已經畫出的點連接起來。 我們當中有一部分人,他們總會試著在還沒有下筆時就進行大量設想和計劃,想要一蹴而就的畫出一個完美的圓或方,他們因此總會困苦于自己的畫筆無法畫出那么完美弧形和線條。 還有另一部分人,則總會先試著再空白的畫布上涂抹上星星點點的幾筆,再去試圖找到一種最好的方式把那些已有的星星點點串聯起來,他們因此而總會收獲意想不到的神來之筆。 正如喬老爺子在自己還是個操蛋青年時只是完全憑借著興趣而鉆研書法,到了合適的時候,他便自然找到了機會把這些曾經的沉淀變成了IOS中的那些漂亮的字體和界面。 經歷得越多,我似乎越有此感受,規劃設計的意義一定是有限的,而追隨內心而去做一些你認為是應當要做的事,則會有更大的意義。 只要你做得足夠多和足夠豐富,終有一天,你一定會發現一些無法預計到的機會,讓你可以把你生命中那些你已經畫出的點連接起來。 至少,對于我而言,我當下越來越多的選擇,都早已不再是規劃和計劃,而是把那些我已經畫出的點連接起來。 因而,即便明知你無法掌控自己的生活,或許你仍然可以總是做好兩個準備——第一,為你所希望和期待的事去全力以赴的嘗試,那會讓你擺脫“遺憾”的陷阱和束縛;第二,假如因為種種你所無法掌控和決定的原因讓你的追逐目標之旅變得力有不逮,不妨試著換種視角去選擇發現。 要知道,那些你生命中最為美好的事物,往往是不能被給予和創造的,而只能被發現。也要知道,我們所擁有的最大自由,是改變自己以應對外部世界的自由,這種自由一旦擁有,將無人再能夠從你手中奪走。 明日起,我將開始一段新的“發現”之旅,這是屬于我的自由,我很享受。 情緒,掌控你命運的關鍵所在 人性的26個弱點:悟透,你能掌控一切 幸福的生活總有相同的原因分頁:123
羅蘭:今天的婚姻 朋友甲的女兒大學畢業了,大家免不了向她恭賀一番。朋友乙的女兒讀到研究所了,大家更是贊美有加,推崇備至。但是談來談去,朋友甲和乙都提出一個要求:“有適當的男孩子,給我們留神著點。” 這才憬悟,原來我們這里有大多數的家庭,對兒女的婚姻尚停留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階段。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不是完全不足取,譬如說,因為它取決于成人,所以比較客觀而能顧到實際的利弊。可惜的是,我們已經不再有職業性的媒妁;而如果需要媒妁的話,只有熱心的朋友臨時客串一下,權充媒妁,加上個現代名詞,叫做“介紹”。 但問題是,人們并不很熱心做這種現代媒人:因為人家都知道,婚姻本來就很難期望它十全十美。夫婦婚后吵吵鬧鬧,幾乎是百分之百的不可避免。以前不時興離婚,所以大多數還能抱著“從一而終”的念頭認命了事。現在卻不再恥笑離婚,大家一語不和,就想分道揚鏕。因此,婚姻的不美滿處格外易于暴露。媒人在這種情形之下,責任就顯得特別重大,做錯媒的事情也就格外容易發生。那么,誰愿意費了很大的苦心去促成一對怨偶呢?“管閑事,落不是”,還是免麻煩吧! 親友們既不愿做業余媒人,而時代又確是已經變遷到“自由戀愛”和“自主婚姻”,那么,再像以前一樣的一味教女兒對男孩子絕對不假詞色,安全是很安全了,但是到了該結婚的年齡,誰去幫她找對象呢? 當然,也是因為大家看到有人過猶不及,誤解新派,從母親本身就浪漫風流,女兒尚未成年,就教導她們如何網羅世家子弟,以便捷足先得。結果女兒玩野了心,挑花了眼,朝秦暮楚慣了,名譽也敗壞了,正當青年對她避之唯恐不及,婚姻前途當然悲觀。又因為讀書期間只顧交際,學無所成,想自食其力都辦不到,自然只得歸罪于父母的教法錯誤。 我們接受西方的習俗已經半個多世紀了。自從當年的時髦人物推翻舊時所謂買賣式婚姻以來,似乎始終停留在一種青黃不接的階段。舊的去了,新的未來,都在誤打誤撞,婚姻真正是“碰”來的,當然危險。做長輩的想管又不知該怎么管。一方面怕晚輩嫌你落伍(連鄉下女孩子都懂得自由戀愛,父母給訂的再怎么好,她也要逃婚,去找個既野又壞的,以為那才是新派);一方面自己也確實沒有辦法去幫她物色。逢人便拜托已經是不好意思,當然更不能主動地去問人家的男孩子“要不要我的女兒?”而女兒本身又早已接受了“不許和男生來往”的教育,一向拘謹慣了,你這時再讓她去和男生談戀愛,怎么說得出口? 何況再加上近年來,男女進學校讀書的機會有偏差,聯考辦法有利于女生,特別是文學院,女生升學的機會多于男生。大學里男少女多,老實的、用功的女生,可能就無緣被月老發現,好容易“碰”到一個,來往一陣之后,一畢業,就又出國的出國。做事的做事,當兵的當兵,無形中就又拉遠了距離。待走入社會,再想去自由戀愛,機會似乎更少,而且也不知道怎樣去自由戀愛,真是難為了年輕人! 再何況,為了結婚而才去戀愛,這件事的本身就很悲哀。戀愛是一種發乎自然的感情,它應該是不期而來的,應該是真摯而不附帶任何目的的。它可能發展為婚姻,但不必一定發展為婚姻。相反的,如果為了要結婚而才去與異性交往,那就不叫戀愛,而僅僅是我們這青黃不接的年代中所獨創出來的權宜辦法,叫做“先友后婚”。 因此,當一對男女為了要結婚而認識,在請看電影。吃館子、逛陽明山等等過程中時,那不能說“我們在戀愛,”而只能說“我們在培養感情”。如果這感情培養出來了,那么就結婚;如果培養不出來,那么就吹臺,也無所謂“失戀”。 事實上,“先友后婚”的辦法也不是大學以上的知識青年所樂于采納的。他們無論是否拘謹,總都希望有機會自然而然地遇到可以戀愛的對象,然后再談婚姻。直截了當地被親友們牽著去“相親”,在受過了大學教育的年輕人的感覺上,總難免覺得屈辱。 于是就有許多聰明、懂事、教育良好的青年,做了這半中不西的求偶方式下的犧牲者。因此甚至有人說,不如索性回到舊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去,或干脆成立“婚姻介紹所”,以免自己胡打胡撞,結果還是一無所成。也確實有些年長未婚者證明,假如他們是生在媒妁之言的時代,不致有如此孤寂的下場。只因他們生性內向,而且從未學過如何與異性交往,不知如何進入社交圈子,于是,只得憂傷以終老了。 當然,既連主張回到“媒妁之言”的人們,也了解他們只是說說而已,成立婚姻介紹所似乎也有實際上的困難。時代潮流如此,也只有檢討我們何以致此的原因,去求補救了。 何以致此呢?原因就在我們一方面接受了西方的“自主婚姻”(不是自由戀愛,這名詞不妥);而另一方面卻未曾教導孩子們如何認識異性,也未曾給孩子們機會去學習社交。我們一方面贊成兒女們婚姻自主,一方面卻自始就教他們躲避異性,讓他們覺得和異性來往是大逆不道而且可恥。直等到了結婚年齡,才如夢初醒地問“你有沒有男(或女)朋反啊?”你說讓孩子怎么回答呢?“你不是一直不讓我們交男(或女)朋友嗎?” 當然,防范的目的是為了孩子們的安全。但是,既然你知道有那么一天,你會希望他們有異性朋友,那么為什么不把防范變為指導呢?這正如既然人人都不能永遠關在家里,那么,你就不能因為街上有時會發生車禍而不讓孩子上街一樣。你要教他們如何遵守交通規則,如何避免車禍,否則,當他們成年以后,你就無權責備他們不敢上街了。 走慣了交通繁忙的街道,你才會知所趨避,不會緊張。見慣了男生女生,你才知所選擇,不致拘謹。常見從未與異性交往過的女孩子,偶爾見到一個可以來往的,就立刻魂牽夢繞,其實,他也許根本是平庸無奇。古時常有公子落難,小姐花園贈金的故事,也就因為小姐未曾出過閨房,因此偶有異性侵入,就會不擇手段。 現代讀“純女校”或“純男校”的學生,如果家庭再不開明,也往往會發生這種過猶不及的現象。對異性存有太多的神秘感,結果不是不遑選擇,就是因拘謹怕羞而逃避。因此,我們亟需確立一種新的觀念,以減少問題的發生。所謂新的觀念大致應包括: 一、不要太限制他們,而要給他們辨識良劣的能力與機會。 二、讀書固然應該讀得好,但是,教育應包括德智群美體諸育,智育只占其一,不能只顧智育。特別是在結交異性朋友方面,智識上的志同道合固然重要,課作或業余的消閑活動更是培養友情或愛情的最佳園地。青年人一向郊游、聽音樂會、看畫展、攝影,去教堂,以至于同學同事之間的小型家庭舞會等等,都能使大家自然而然地接近,由接近而增加認識,而互相了解,而發生感情。這樣才有機會發展為自主的婚姻。而且這種活動也正可以培養高尚的情操,間接也就避免了大家所擔心的性的泛(www.lz13.cn)濫。 青黃不接時代的父母們多半仍然像舊時一樣,避免對于女談及有關性的問題。但他們未想到舊時男女隔絕,只有結婚時才與異性正式見面,當然可以由他們去。現代情形不同,在為了將來的婚姻鋪路而必須鼓勵他們互相接近的同時,就不能不及早灌輸他們有關性的常識,好讓他們了解“發乎情,止乎禮”的重要,和對“性”不小心所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一方面使他們自然而然地來往,一方面指導他們安全的界限。父母所戒懼的,無非是性的問題,如果在這方面能施以有效的教育,則青年男女交往還有什么可限制的呢? 除了給他們自由交往的機會以外,父母也不妨仿照西方,正式帶成年女兒進入社交圈,專誠邀請親友,把女兒或兒子介紹給他們,使大家有互相認識的機會。 不久以前,一位老朋友的女兒訂婚,這位老朋友為了遵守古禮,千方百計打聽出男方家長和我有點頭之交,于是示意男方家長,挽我充當介紹人,表演“問名”之禮。當下我情不可卻,答應了。但在“表演”過程中,深覺這是何必?男女當事人早已面許終身,要這中間人何用?但新禮尚未生根,為了慎重,總不能無“禮”,于是也只得舊冠新戴,聊勝于無而已。 我們保存不住舊的,又不能很有系統地接受或創造新的。在其他事情上后果尚不十分明顯,唯獨對青年男女的婚姻,如果不趕快想出一個具體可行的辦法,形成一種新而且對的風氣,恐怕再下一代的青年出了校門之后,所面對的婚姻問題,困難仍不會減少呢! 羅蘭作品_羅蘭散文集 羅蘭:幾種友誼 羅蘭:人間能得幾回聞分頁:123
你不需要完美,你需要的是行動與完成 文/meiya 一、完美主義者們的拖延哀歌 有個女友去年剛入夏時就想學游泳。她先在網上搜索和瀏覽“如何挑選合適的游泳裝備”這樣的帖子,看了很多帖子,覺得自己掌握挑選技能之后,她開始上淘寶購物,下班回家就在網上瀏覽游泳裝備的商品信息,挑了好幾個晚上,終于買好了泳衣、泳鏡、救生圈等裝備。接著她還看了網上游泳教學的視頻,自己跟著視頻練習游泳的姿勢。然后她跑了自家附近幾個游泳館咨詢成人學習游泳的一些情況,可以上的游泳課是怎樣的,班級的規模如何,老師的水準以及游泳館的基礎設施和環境如何…… 等到所有的信息她都覺得自己了解好了,各方面都準備充分了,認為自己真正可以開始學游泳時,夏天已經過去了,游泳池的水變得太冷不適合游了。而她做了漫長一夏的準備,卻一次也沒有下過水,買的那些裝備一次也沒有用,這些裝備連同她學游泳的熱情一并被放進了衣柜里。當然,她還是不會游泳。 這個故事用一句話總結:“要學會游泳,就必須下水”。據說這是列寧的名言,很多人把它當成座右銘。為什么她如此想游泳,卻一直無法下水,遲遲無法開始呢?因為完美主義在作祟。這位朋友學習游泳的故事是典型的由于完美主義而導致的拖延。 漫畫家朱德庸說:“大家都有病”。而拖延癥似乎是這個時代人人都會得的病。無論是與朋友交談,還是在網上看各種文章帖子,或者微信朋友圈里發的信息,你會看到有無數人都在宣稱自己有拖延癥。拖延寫畢業論文的學生,無法按時完成銷售報告的白領,與deadline做著斗爭的編輯…… 嚴格來說,拖延癥算不上一種“癥”。無論從國際通用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V)還是中國的精神疾病診斷手冊中,都找不到拖延癥的名字。其實大部分人的拖延行為都沒嚴重到“病”的程度,但是拖延確實給很多人造成了困擾。比如我的這位學習游泳的朋友。同時,我們要看到雖然是同樣的拖延行為,但卻有不同心理問題。其中,“完美主義”是造成很多人拖延的根源。 有個大學生給我寫信:“一直以來我做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匆匆忙忙地開始,總是要準備很長時間,要求萬事俱備。比如,老師讓我交個報告,我會去圖書館找很多資料,花很多時間認真讀這些資料,就是一直無法開始寫報告。等我覺得差不多可以寫報告時,可以留給我完成報告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就非常焦慮,壓力很大,最后因為趕時間將報告草草寫完,對自己很生氣。再比如期末要考試了,同學們都開始復習,我也認真準備,跟自己說一天要復習多少小時,看多少頁書,但是當我看上幾頁書就去打游戲,看電視時,我就覺得自己打破了之前定的計劃,一整天都沒心情學習了,然后我開始破罐子破摔,打一整天的游戲。每次打破計劃時我都跟自己說,明天重新開始,可是重新開始時我又會遇到同樣的情況……我知道這樣的行為會浪費我很多時間,也一直在和自己的拖延癥做斗爭,但是我總是控制不住,一次又一次地拖延,心里很痛苦。” 不知道這封信會引起多少人共鳴,我自己看完對他的這種狀態很理解,深有體會。因為從小我就是一個受“完美主義”折磨的小孩。上小學時,我做作業常常要做到晚上十一二點鐘,因為當我做錯了或者寫錯字有涂改時,我就要求自己重新開始,把那一頁撕掉,在嶄新的沒有錯誤沒有涂改的紙張上再寫一遍作業。所以,一份作業,別人做一遍,而我至少要做兩遍以上。于是,不僅經常寫作業到深夜,本子也越撕越薄,到期末總是要買新本子。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整個小學階段,直到上了初中,作業多,課業壓力大,我才因為降低標準,而改善了自己做作業拖延和效率低下的問題,在學習上獲得了從完美主義中解脫出來的輕松。 有不少讀者寫信來問我:如何開始寫作呢?當我腦子里有個寫作的念頭,想深入思考,發現自己思路不清晰,覺得非要理清楚了才能開始寫作。一方面我覺得自己書讀得太少,知識累積不夠,一方面又擔心自己寫出來的東西太爛,很丟人,然后就一直沒有動手寫,拖延著,時間久了,到后來就忘記了寫作這回事。 也有人會一口氣問我關于跑步的一大串問題:要選怎樣的鞋子和跑步短褲,要什么時候跑步比較好,在哪里跑步合適,有什么教跑步的書和視頻可以推薦,跑步有哪些注意事項,受傷了怎么護理,要不要找個老師教我跑步…… 無論是寫作,還是跑步的問題,問這些問題的人多半是完美主義者,他們做一件事常常要進行充分地前期準備。如果他們等到把這些問題都搞清楚,覺得自己萬事俱備的時候才開始行動,不知道他們是不是已經老了,寫不動,也跑不動了。 二、認清你內在的核心信念 雖然很多人的拖延行為都是完美主義導致的,但完美主義者們內在的核心信念仍然是不同的,完美主義拖延癥患者的核心信念是什么呢? 在《拖延心理學》中,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德威克做了完美主義傾向的觀察。在研究人怎樣面對失敗的時候,她識別出了兩種不同的心態,一種是固定心態(fixed mindset),一種是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 書中說“固定心態認為智力和才能是與生俱來的,是固定不變的。成功不過就是要證明你的能力,證明你是聰明的、有才干的。并且,在生活中面對每一個挑戰的時候,你必須一再地證實這一點。如果你具有固定心態,就容不得任何情況的任何錯誤,因為錯誤是失敗的證據,錯誤說明了你其實根本不聰明,也沒有才干。假如你聰明又有才干,不管什么事情,你就沒有必要為此而努力;需要努力是不夠聰明和沒有才干的證據。同時,每一次表現都被看成是對你能力的一次定論性衡量,失敗令你感到危險;失敗永遠地決定了你這個人。” “第二種心態——成長心態。這種心態的核心信念是:能力是可以發展的;通過努力工作,你可以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得更聰明、更優秀。在成長心態看來,努力可以讓你更聰明或者更擅長于某件事情;努力可以激發你的能力并成就自己。在這樣的心態看來,你沒有必要立刻擅長某件事情。事實上,做一些你不擅長的事情反而更為有趣,因為通過做這樣的事情,你可以拓展你自己,并從中學習。有成長心態的人不僅追求挑戰,他們還以此充實和提升自己。失敗可能會讓你傷心和失望,但是成敗并不決定一個人本身的好壞。實際上,失敗是一個讓你加倍努力的理由,而不是一個讓你退縮、放棄和拖延的理由。” 所以,當你認為成敗決定你這個人本身的價值,你就容易因為完美主義而拖延,相反的,你認為失敗并不代表你這個人本身的失敗,而且失敗可以讓你獲得更多的學習和成長,你就不容易因完美主義拖延,同時更有動力和激情去嘗試之前沒做過的事情。 對失敗的不同看法是心理學上兩種完美主義者——適應良好的完美主義者和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者的不同之處。 他們的第一個區別是關于對自己的看法。適應良好的完美主義除了對自己的高標準、嚴要求,還相信自己有與這種要求相匹配的能力。而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不相信自己有與之相匹配的能力,但是他們又不肯降低標準,于是高標準只會造成他們的挫敗感,遭遇失敗時提醒他們自己的不完美。 第二個區別是關于對失敗的看法。適應良好的完美主義雖然同樣討厭失敗,但他們會把失敗看作成功路上必然的經歷,并能在失敗后很快調整自己,重新出發。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一旦失敗,覺得自己整個人都不好了。各種“我就是沒用”“我就是差勁”“我就是丟人”的譴責便開始對自己進攻了,這導致他們的情緒潰敗,無法再繼續做事。 這是兩種對失敗的不同心態,如果要我用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講,即一個人做一件事情是以目標為導向還是以過程為導向。或者說,你是只看重結果的“成敗論者”,還是看重過程的“過程體驗者”。 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者的拖延行為其實真正害怕的是失敗,因為一旦失敗就證明自己的無能與無價值。可以說,拖延這個行為于他們而言,有降低他們工作效率,浪費時間等壞處,也有將他們從可能發生的失敗中保護起來的好處:我不做,我就不是失敗的,那我就不需要面對自己的無能與無價值感。 我有個心理咨詢師朋友,她最大的困擾在于她在寫作上總是拖延。她有很多的感受和想法想表達,但是她始終無法將腦中的想法變成文字,和她搞工作室的同事讓她寫個文章,她也一拖再拖。我們就這個事情深入交談,她和我講了自己小時候的一件事情。 上小學的時候,她的作文寫得很好,常常被老師當范文念給全班同學聽。有一次她媽媽帶她去北京旅行,參觀了北京天安門。回來之后,她寫有關北京天安門的作文。但是,這篇作文她寫得有點虎頭蛇尾。她們那時有一篇課文就叫《天安門廣場》。她看了課文之后,覺得別人寫得很好,而自己寫得很差。老師也批評她寫得作文虎頭蛇尾。同學們看了她的作文,也嘲笑她寫得不怎么樣。 這個事情對她的影響很大。從此之后,她內心的想法就是:“無論我寫什么,都是別人寫過的;無論我寫什么,總有別人比我寫得更好。”這樣想,寫作對她而言變成毫無意義的事情,只是在浪費時間罷了。于是她在寫作一事上就變得非常拖延。 她和我分享完這個故事,我很感慨,對她說:“你是否有想過,就算別人寫得再好,那是別人寫的東西,而不是你寫的。不管你寫得如何,當你寫作的時候,你就有了一個寫作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是真真正正屬于你的,而不屬于其他任何人。對你來說,完成比完美似乎更重要。”這也是我一直堅持寫作的原因,我不需要跟別人去比較,要寫出多好的文章,而是我就是喜歡寫作這個過程,當我寫作的時候,我感到快樂。 前段時間,這位朋友開心地告訴我,她終于克服了寫作拖延癥,開始寫作了,從每次寫200字開始,她開始享受寫作過程帶來的快樂,我替她高興。 并不是所有的完美主義者都會有拖延問題,就算一個完美主義者有拖延問題,他也不是在生活的所有方面都拖延,他的拖延癥往往具有自己的獨特性。而這個獨特性往往與一個人的童年經歷或者內心創傷有關。比如我這位咨詢師朋友在寫作上的拖延就與她小學時的那段經歷有關。 我有個咨客是名銷售,工作上得心應手,業績做得很棒,只有在做銷量表這一工作上有很嚴重的拖延問題,令他頭疼不已。每個月初要交的銷量表他會拖到月底才交。原因是他小時候做數學作業,他的父親總會很認真的檢查,如果發現錯了就會大聲呵斥他,罰他重新做,甚至會動手打他。因此,每次做數學作業他都一而再再而三的檢查,生怕出錯挨打。這事情給他造成內心的陰影,長大后凡是與數字有關的工作他要么不想去做,要么做的時候反復檢查,核對。 我們可以看到,類似這樣的完美主義者的拖延行為往往與他的童年創傷有關。 三、克服完美主義導致的拖延的一些方法 講了這么多,我們可以從中總結出以下的方法,用來克服完美主義導致的拖延問題。 1、看看你的完美主義拖延行為是否與童年創傷有關。 如果是因為童年創傷而導致的完美主義拖延行為,先看到那份創傷是如何影響自己的。通常這些創傷的背后與嚴厲、高標準的父母有關,父母經常采用批評式的教育,使得孩子害怕失敗,他們對失敗會有災難化后果的想象,覺得若自己這次失敗了,自己也會就此完蛋。后來,拖延行為往往就成了一種自我防御的機制,用來逃避風險。 一個人是如何成為完美主義者的?先是父母對他們有很高的要求,后來他們會將父母的嚴厲和高要求內化,變成自己對自己的嚴厲和高要求,即便那時父母已經放松了對他們的要求,他們也無法對自己降低要求,就像他們拿著一根繩子進行自我捆綁。 你的完美主義拖延行為是否與童年創傷有關,如果有,先看到并且承認這份創傷,然后去治愈它。當創傷治愈后,拖延的問題可以通過建立新的習慣得到解決,甚至內心創傷治愈后,拖延問題會自然得到改善。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請允許自己慢慢來。 2、設定真實可及的目標。 很多完美主義者的拖延行為是因為將自己的目標制定得太大了,那些難以企及的高標準壓得人無法行動。你需要看看自己是否將目標制定得太高,太不切實際了。如果是,就要進行調整,降低自己的期待,參考以往的成功經驗,設定真實可完成的目標。如果有一個大目標,可以再將大目標分成幾個連續的小目標,每一次小目標的完成都會增加你的自信心。 3、享受做事情的過程,而不執著于最終的結果。 做事情時,把你的關注點放到過程上,以過程為導向,積極關注自己在過程中取得成果,學習到的東西,獲得的成長,并且去挖掘自己在過程中得到的樂趣。記得不要與別人比較,而是與自己比較,看看今天的自己與昨天的自己相比,今年的自己與去年的自己相比,是否進步了。 重要的是在做事的過程中,你學到了什么,你對什么感到興奮,你提升了什么,而結果只是一個背景而已。而能力也不再是一個固定的東西,它是可以變化和發展的,沒有什么需要證明。當你在過程中得到很多的樂趣和快樂時,你會覺得那個過程本身即是結果,過程即充滿了意義和價值。 4、重新定義和看待失敗,不把事情的“成敗”與“我”的價值對等起來。 前面講到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者會把事情的失敗和自我價值完全等同起來。因此,要克服拖延,完美主義者除了看重過程,還要把事情的成敗與否與自己這個人本身的價值區分開來,“我做的事情失敗了”并不等于“我這個人失敗了”。 不過要做到這一點很難,因為我們大多數人常常將“我做的事情”和“我”等同起來。如果我們改變面對失敗的心態,從“固定心態”更新為“成長心態”。能夠把每一次失敗都當成一次成長的契機,充實和提升自我的手段,可以豐富和擴展我們的人生,那么我們就不再如此害怕失敗了。 5、不因自己不能高標準地完成某項任務而破罐破摔,徹底放棄。 很多完美主義者都有一個不好的習慣,一旦打破自己的計劃或者約定,他們就破罐破摔,徹底放棄,他們承受失敗的能力幾乎等于0。(www.lz13.cn)他們喜歡不斷地重新開始,相信明天就會完美了,卻不能做到更靈活地面對和處理那些不完美。他們只有兩個極端,要么完美,要么放棄。保持一個靈活,充滿彈性的心態可以幫助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者克服拖延。當打破約定后,你可以有其他的選擇,比如重新調整計劃,比如允許自己不完美,再比如選擇完成而非完美。 6、立即行動,先開始再說。 這一點對所有的拖延癥患者都合適,尤其合適那類做事情要萬事俱備的完美主義拖延人士。什么事情,拖得你心煩又痛苦,立即行動,先開始再說。前面提到有人問我何時開始寫作或者何時開始跑步,我往往回答:現在。現在就是最好的時間,開始吧。 如果你想寫作,不管腦子里想到些什么,也不管別人怎么看待你寫的東西,先坐下來寫上三分鐘再說。如果你想跑步也是如此:找一雙舒服的鞋子,跑上三分鐘再說。你會發現,一旦你開始了,即便三分鐘過去,你也無法停下來,會繼續干下去。 我們做很多事情只要有必要條件就可以行動了,不必等到充分必要條件都滿足,一是很難有充分必要條件都滿足的時候,二是即便等到了充分必要條件都滿足的時候,往往會錯過最好的時機。 就像我的那個學游泳的朋友一樣,準備了一整個夏天還沒有游過一次泳。如果用她準備的那些時間來練習游泳,她早已學會游泳,并享受到炎熱夏日四肢在水里舒張的愉悅感。你要想盡快學會游泳,那就要盡快下水。做什么事情如果都要等到萬事俱備再行動,那如果遇到一直都無法俱備的情況,怎么辦?難道要一直等下去嗎?西方有句諺語叫做:“waiting for life is waiting for die”等待生命就是等待死亡。 7、學會激勵自己而非譴責自己,為自己階段性的勝利而慶祝。 我們很多人都喜歡譴責自己而做不到激勵自己。在失敗的時候譴責自己,在成功的時候又不獎勵自己,這是很多人的做法,這樣對自己真是相當不公平也不疼愛。很多人一邊自責和辱罵自己,一邊拖延著,以為這樣自己的拖延行為就能夠改善,殊不知,自我厭棄換不來行動力,只會導致更嚴重的拖延。內疚和自責會讓我們陷入“放縱—自責—更嚴重的放縱”這一惡性循環。 同時,譴責自己也會消耗我們大量的心理能量,帶來更多的壓力,讓我們無力去自控,無法理性思考,也無法振作起來去克服拖延。相反的,對自己的愛,對自我的接納,失敗時候的自我激勵,階段性勝利時候的獎勵和慶祝,都會幫助我們更好地戰勝拖延,增加意志力和自控力。 所以,在拖延發作時,多對自己說“加油”“你好棒”等激勵的話語,有利于你克服拖延,變成更好的自己。 任何成功的結果都源于積極的行動 關于行動的名言 行動是一切成功的根本分頁:123
TikTok買直播人數
衝直播人數最快速- 灌YouTube直播人數包月 衝Facebook觀看人數包月網紅都在用的灌直播人數服務- YouTube在線買直播人數包月 Instagram在線灌直播人數包月衝直播人數最快速- Instagram在線衝直播人數包月 抖音直播人數灌水
留言列表